×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熟系市場的崛起|那些所謂的「已婚」者

田園牧哥 2022/09/29

最近想看看Madonna的發家史,結果找到了網上一篇關于業界熟系市場崛起原因的描寫,現如今關于FANZA每年年榜上的最高檢索詞匯中,熟女這個詞一直都占據著榜單前三的位置,但是早在2005年之前,業界的熟系市場其實并不如現在火熱,以往因為業界市場的主力制作商們一直專攻美少女市場,業界演員的主力軍也一直都是清純唯美的主色調,剩下的則是一些口味偏咸的市場。

業界也是到了2003年熟系題材才開始火熱,到了2006年才開始將「熟女」也納入大賞選舉中,可見當時這個市場其實才剛剛起步,但是這個市場卻發育得很快,甚至可以說是突然的紅利。

而真正讓熟系市場變成紅利市場的契機, 網上的說法是,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中發生了改變。

2008年,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股市直接一瀉千里,日本在雷曼事件中遭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它先是影響了持有美國房地產債務的金融機構,而后開始對日本本國制造業以及進出口產業產生影響,最后是整體經濟環境低迷,然后2008年日本經濟成長率直接就到了-4.1。

所以那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來說相當的慘烈,于是就有了大批人受到經濟的壓力,這其中又數30~50歲階段的人壓力最大,為什麼呢?因為這一代人中有很多人是背負著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的壓力的,這一代人剛好是在八九十年代投資房產最積極的一代人,結果突然的崩盤讓這些人背著幾十年的房貸茍延殘喘,突然又刮起金融風暴,命運就喜歡抓著這一代人摁著摧殘。

并且在當時的那種經濟環境下,沒工作的人非常難以就業,厚生勞動省抽調的2008年內定取消(指內定錄用的大學生被取消錄用)直接破了1.5指數,工作求職的環境很嚴峻,最終這些失業的人只能去人力勞動中謀一份生路。

這種環境之下,對于本來就不富裕的普通家庭來說就是雪上加霜,僅憑丈夫的收入難以維持基本開銷,于是也就催生了很多人最終涌入到了業界和風俗業中去,又因為涌入的人過多,制作商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業界市場迎來了黃金一代,除了更加豐富的美少女陣容之外,也延伸出了一個人妻市場和美魔女(指外貌遠低于實際年齡)市場。

也是突然之間多出了很多人妻熟女出來找工作,當時《周刊大眾》也抓準了時機臨時增刊出了一檔《四十路特輯》,主要是展示一些40歲以上的美魔女寫真與故事,結果這本特輯直接售罄,可見當時因為大范圍的涌入,進而形成了一種趨勢,炒熱了一個市場。

當然,在當時很多制作商的故事都講得很不錯,在人設上搞了很多的噱頭,也確實當初是有很大一批人是瞞著家庭進入的業界,大部分也都是為了錢,不過很遺憾的是,年齡偏大的演員普遍的薪酬水準并不高,因為年齡越大淘汰率越高,多數是廉價從業者,即使是放在現如今也是一樣的狀況,就比如Madonna可以如此隨意的簽下專屬,是因為他們簽專屬新人的成本相比于其他的大廠來說要低上一些。

所以網上才有了這種說法:在2008年迎來了人妻涌入之后,業內開始增加了很多關于熟系市場的企畫,不同于以往大齡演員普遍的口味偏咸,觀眾們看慣了千篇一律的清純與生澀之后,逐漸意識到了經歷過人生起伏,擁有過人生閱歷的氣質充滿了魅力與治愈,進而演變成了對于氣質感的追求,在龐大的從業者中最終也淘出了許多金沙,做出了更加豐富的業界內容和環境。

但是我對此其實有些~~疑惑

熟系市場的熱潮后來又產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如果說這個市場的熱潮是因為2008年因為雷曼事件催生了一幫「失足婦女」,然而真實情況是,日本經濟在雷曼事件中緩過來之后(2010年之后),熟系市場的新人卻沒有因為經濟的回暖而有所減少,其實要說起來很多代表人物反而是在雷曼事件之后的兩三年登場的,這現象就有點微妙了。

真的是一場金融風暴炒熱了一個市場嗎?我覺得并不能這麼理解

大致上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從2000年熟系市場誕生之后,由于當時業界規模已經相當成熟了,企畫題材越來越多,業界經紀公司也將大齡演員納入了招募的主力對象,不管是專職還是兼職,只要有人耐心去找,總能找得到,比如【翔田千里】之前說到她出道(2005年)時的狀況就是:像我這樣的竟然也能被招募的嗎?

所以2008年與其說是因為雷曼事件涌入的人數激增,不如說是在特定的巧合下經紀公司的星探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即使沒有那個金融風暴,這個市場一樣會被業界制作商們給炒熱,因為隨著業界題材越來越豐富就會開辟相應的市場,在當時剛好就是在開辟熟系市場和辣妹市場而已。

另一個原因就涉及到了「情感」問題,或者說是當前存在的一些現象。

我指的「情感」并不是制作商張口就來的什麼欲求不滿,而是現在的日本女性在思想上和早期的女性是不同的,婚姻觀也不一樣。

早期的日本人妻給人一種相親教子,忍辱負重的印象,但是經過了那麼多年的變化,時代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環境也不同,再去依照那種「老婆做好晚飯后跪坐在門口等著老公進門鞠躬」的想法去理解日本人妻只會是思想上的束縛,過去的日本社會,男性工作幾年之后基本都能夠拿到養活一家老小的薪水。女性也會將婚姻當作是自己的唯一歸宿,這確實催生了一種獨屬于六七十年代日本男人的男權地位。

但是,現如今日本的薪酬和工齡早已不如從前,且經過了那麼多年的轉變,對于女性的地位也不能用幾十年前的觀念去理解,女性的地位和人格認知是在提升的,以往那種將「婚姻當作是唯一歸宿」的想法也在轉變。

換句話說就是她們在婚姻生活中不會像幾十年前的女性一樣忍辱負重,也不會將婚姻當成自己的唯一歸宿,除了問題也就不會逆來順受。

有些人在婚姻中可能就會產生一些問題,對生活失去了期待感,甚至失去自我,失去原來的感情,更多的是被家庭責任捆綁著,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很壓抑,所以【紗倉真菜】寫的《最低》以及2016年的日劇《晝顏》并不是空穴來風,確實是說明了一部分人的狀況。

所以為什麼日本經濟回暖之后,依然有那麼多人投身業界呢?這就像《晝顏》剛播出時網上討論的:你究竟想要安穩,還是想要激情?

感覺今天這話題開起來有點渣,其實因為「情感」問題進入業界的人并不算多,更多的是因為「情感」出軌,而且關于「婚內出軌」的機率其實還蠻高的,有些是單純的出軌,有些則是因為丈夫出軌而破罐破摔的要報復,那麼肯定有人要問,既然她們都寧愿選擇下海或出軌了,為什麼不能選擇失婚放彼此一條生路。

這個要說起來更復雜,日本的失婚率并不低,業界也不缺少經歷了失婚的女性,或本來就是不婚主義者,只是她們也不會以「一個失婚的女人」身份登場,而是以制作商塑造的角色登場,這其中有些人是有苦衷的,比如婚姻不幸又無處可去或者是一些單親媽媽,也有一些則是破罐破摔的女人。

而且業界有些人確實是破罐破摔得無所畏懼,被抓包了大不了就是銷聲匿跡嘛,大不了就是實錘渣女吧,反正「我的婚姻其實早已名存實亡;我的社交早已斷絕來往;我早已成了被世界孤立的人....」。

當然,更多的還是抱著一種難以形容的心理,就如同《最低》里寫的那樣,其實夫妻的關系已經名存實亡了,但至少表面上依然維持著婚姻的關系,這種「喪偶式婚姻」,在今時今日也不算少,有些人選擇失婚,有些人覺得可以維持,有些人則把這些原因當成是出軌的動機,套用《晝顏》的台詞就是:

「真正的戀愛是要結婚以后才能開始的。

你看結婚對象要優先看經濟實力,家庭背景,外在的條件這些對吧?

結婚換來了穩定,但是失去了激情。婚后三年,老公就把老婆當成冰箱了。不管什麼時候,打開門就有食物,壞了會很不方便,但是也不會保養。

可是你在外面談戀愛的話,在家對老公也會寬容的。

寫了這麼多,我其實并不是在向你們販售婚姻的恐慌感或者說認同出軌的緣由,而是希望大家看待婚姻時不能草率的選擇「安穩」或「妥協」,我把業界現象和婚姻湊在一起說其實有些碰瓷,錯的并不是婚姻,而是在婚姻當中發生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少了很多耐心也少了很多維系情感的東西。

我今天的強行碰瓷其實是希望你們對婚姻有期待感,因為有期待才懂得如何去做選擇和珍惜。那是你余生幾十年的伴侶,幾十年的時光中會面臨很多考驗與挫折,如果你還未結婚,我希望你能找到一個彼此都能拿情感磨合矛盾,然后共度余生的人,而不是一個看似安穩卻貌合神離的存在。如果你已經結婚,我只能說,一起試著給生活找點樂趣,不要在「七年之癢」的時候還抱著「維持現狀」的心態。

想想這個《最低》中的男人,但凡他多付出點情感多一些交流,解決一些本來可以通過溝通解決的問題,也不至于最后將老婆推到了別人的硬盤里。

《最低》|我本紅塵人間客,只道作首尋常歌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