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有言: 「道生于安靜,德生于謙退,福生于清儉,命生于和暢,患生于多欲,過生于輕慢。」
大道是由安靜中悟出,德行產生于謙讓,福氣多生于清儉,生命在和暢中才更旺順,禍患是由于貪婪和欲望,過失則生于輕慢之中。
這幾句話的核心,其實正是「極簡」的人生理念。通過「極簡」,有效摒除妄念和禍患,從而達到生命的最好狀態。
01
生活極簡
《菜根譚》里有句話: 「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
貪欲過多的人,往往欲壑難填。得到金子還不夠,還想要再得到寶玉;封為公爵還不滿足,還想要再封侯爵;即便是已經豪權富貴,也覺得自己如乞丐一樣貧窮。
豈不知,功名利祿多是看不見的殺人刀,榮華富貴則是無數英雄的埋骨場。
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一生聲名顯赫。曾經官拜大將軍、封太尉、長沙郡公等眾多爵位,財產無數、妻妾成群,兒子就有23個。
然而,他死后,兒子們為了爭奪財產,爭斗不休。被宿敵庾亮趁虛而入,利用朝廷勢力,一舉消滅掉陶家的骨干力量。陶家從此一蹶不振。
而陶淵明跟曾祖父正好相反。
他不享受官場的蠅營狗茍,自請掛印辭官,回到家中讀書躬耕。勞作之余,與鄰里相對飲酒,舒心歡暢;沒有車馬喧囂,沒有復雜的人際關系,只有詩酒琴書、三五知己偶爾來訪。
他種豆南山,采菊東籬,獨自在簡單的茅屋中感受自然山水田園。沒有了功名富貴,也少了俗事勞心;沒有功利的困擾,只有悠然的自己,終于成就了一代田園詩人。
陶淵明沒有曾祖父的威赫,也沒有曾祖父的生活繁華富庶。而他,卻可以把飛鳥、飲酒,耕作都寫入詩歌,不僅照耀了整個時代,也照亮了歷史的天空。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福氣呢?
極簡的生活,可以讓人清心寡欲,并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于安靜中,找到一份自在從容。在從容中,日子會如涓涓細流,從而福壽綿長。
02
物質極簡
莊子在《逍遙游》里寫道: 「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
意思是,小鳥在樹上,只不過占一樹枝;鼴鼠喝河水,也不過喝滿肚子而已。
這是莊子告誡世人,少欲知足方為大道。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結婚前,朋友去他家時發現,屋里幾乎沒有裝修和家具,只有一張愛因斯坦的照片,一盞台燈,和一台影碟機。
當他身價過億,并已有家室,居住房子依然非常的普通、簡單。只保留了生活最基本的必需品:臥室里一張床墊和抽屜柜;餐廳里一張桌子和幾把折疊椅。
即便是有了孩子,他們也只是添置了梳妝台和一些床而已。
極簡的物質生活,讓喬布斯活得更加通透,從而智慧叢生,賦予他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創意。
他的創作理念也是極簡風。他主導的蘋果產品,沒有一個多余的按鈕,簡單、易操作,卻風靡全球。
他在蘋果的第一本手冊里宣稱:至繁歸于簡。
可知,簡潔的生活,可以有效提升人們專注事物的能力,繼而帶來對事物本質的更深領悟和洞見,在不知不覺中,收獲智慧。
而當你沉迷于物質欲望時,只會在不停的索取中越陷越深。如此,人的心智,便會因為物欲而迷失,從而受困于物質的追求,而讓自己的人生反受其累。
03
心態極簡
明代洪應明說: 「矜名不如逃名趣,練事何如省事閑?」
崇尚名聲不如逃避名聲更有趣味,熟諳世事,怎如減省一事更為悠閑呢?
說到底,還是要學會過「減法」的人生。
被后人稱作「詩佛」的王維,44歲時在藍田輞川修建自己的居所。
《舊唐書》說,他「齋中無所有,唯茶鐺、藥臼、經案、繩床而已」。
生活極簡至此,正是王維極簡的心態所致。而且,他常年素食,陪母親禮佛誦經;閑來讀書、畫畫;與朋友「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
他在《積雨輞川莊作》寫道:「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他還可以寫出「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王維擁有這樣人生的境界,恰恰是他有一份極簡的心態。
簡樸自然的生活,源于極簡的心態,而極簡的心態,則有助于我們正確看待生活的磋磨和波折。
極簡的心態,可以提升我們對身邊事物的感知能力,慢慢達到通透的境界。讓身在凡塵樊籠的我們,也能找到心靈的自由無垠。同時,也會合乎養生之道。
04
結語
曾國藩說: 「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
過去的,不必再留戀;專注做好當下,不必憂慮未來。這正是對極簡的最好詮釋。
愿意燒毀所有的記憶,夢才會透明;愿意扔掉所有的昨天,腳步才會輕盈。而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樸素和極簡的力量。
愿你我從此「極簡」,手鞠明月,袖挽清風,活出余生最好的狀態。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