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一輛 寶馬7系,估計得拼了老命去呵護、精心照料,生怕它出什麼問題。
但有一個 南非的老太太,竟把一部全新寶馬740Li的內飾板拆下來,用羽毛就著顏料,在上面亂涂亂畫,直線、菱型、三角型方塊,喜歡怎麼畫就怎麼畫。
一雙粗糙的手中,猶如妙筆生花一般,大膽艷麗的色彩傾瀉而出,和老太太身上的衣服、飾物,風格一致。
寶馬拿到老太太的這些涂鴉內飾板, 如獲至寶,經過表面強化處理,由工程師精心地重新安裝回740Li上。
沒想到的是,這樣涂鴉的作品,竟然和寶馬7系的內飾 毫不違和,相得益彰,逼格爆棚!
這部獨一無二的定制7系已經接受私下出價, 2016年10月5日于英國公開亮相,最后價高者得, 所拍善款全部捐給慈善機構。
來自: 南非的著名藝術家
Esther Mahlangu
(埃斯特·馬蘭古)
生于 1935年,如今已經 85歲了
她繪制那些獨具現代風格的傳統幾何圖案
吸引了眾多品牌的青睞
曾經兩度與寶馬合作為汽車繪制圖案紋樣
曾經在 1991年
生活在非洲鄉村部落的她就被寶馬邀請繪制一輛藝術車
而這一次的合作也成為寶馬藝術車計劃中
史上的 首次邀請的非西方藝術家
她是第一位為寶馬畫藝術車的非洲女畫家
參加過這項藝術活動的藝術家
還有 安迪·沃霍爾
大衛·霍克尼等世界著名藝術家
Mahlangu為何
會創作出如此具有現代藝術的圖案呢
這個靈感源自于她的家鄉:
恩德貝勒部落(Ndebele)的墻繪
最初期的恩德貝勒墻繪圖案
據一些學者考證是來源于
他們歷史悠久的 串珠工藝圖案
而這些串珠顏色和圖案
都有著 各自的寓意
部落里的人 熱愛色彩
喜歡穿著色彩鮮艷的紡織品
頭戴著用小珠子編織的發帶
用金鐲子裝飾在脖子、手腕和腳踝上
他們對「美」的追求
更是遍布其生活的每一部分
村里的墻面上遍布著
幾何撞[色.圖]案的精致墻繪
每逢重要日子大家都會一起
動手畫畫翻新村里的墻面
女人不僅僅負責家務
更要 為家中的房屋內外墻面
設計圖案
Mahlangu很小的時候
她便 被非洲藝術所吸引
她的祖母讓她了解到自己的生活背景
以及祖先的故事
他們對她的藝術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她也因此非常感激她的祖母
直至今天
在她所創作的藝術中
童年記憶仍舊占據很大一部分因素
Mahlangu出生在南非一個小城鎮
直到50歲前
都未曾離開部落
10歲那年,Mahlangu第一次拿起羽毛
看著媽媽和祖母在畫畫
按捺不住好奇的她
趁她們休息時也像模像樣地往墻上畫
可是第一次繪制的她
根本達不到部落中 繪制墻繪的要求:
「如果線條完美筆直,
那你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妻子。」
盡管被罵
她卻毫不在意
依舊不停地畫
每天不斷地重復被罵、再畫……
于是她靠著執著的努力
在 1986年偶然的一天
她的命運
被環游世界的藝術研究人員所改變
研究人員發現了
她那極具辨識度的色彩及圖案
線條簡潔及其顯著的圖形特征
深深的被這位中年婦女繪制的畫作吸引
「這是堪稱經典的藝術品!」
于是, 1989年Mahlangu就被邀請到來巴黎
參加國際當代藝術展
在成千上萬的觀眾前
現場繪制了壁畫
這個來自非洲的傳統藝術
從此開始站上 國際的藝術舞台
其實除了前面介紹與寶馬的合作
Esther Mahlangu還被 英國航空邀請
在飛機機身上畫畫
后來,越來越多的 世界知名品牌
開始找Mahlangu合作
她將部落的 壁畫藝術
擴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意大利的汽車品牌FIAT
▽▽▽
運動鞋
▽▽▽
伏特加雪樹瓶身
▽▽▽
陶瓷器皿
▽▽▽
雕塑作品
▽▽▽
房子內飾與桌椅
▽▽▽
彼時已經85歲高齡的Mahlangu
拿著羽毛的手卻依舊穩穩當當
腦海中的圖案
依舊不需要草稿便隨手而出
在沒有展覽的時間里
她又回到自己的部落
用自己的所有收入
開辦了一所藝術學校
并把自己從老人那學來的悉數教予孩子們
她說:
「人生并非一根短短的蠟燭,
而是一支暫時由我們拿著的火炬,
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亮燦爛,
然后交給下一代人。」
再后來,還有藝術家以 3D創作的形式
對Mahlangu的作品
致以崇高的敬意
「當人們談論起我,他們會說我走遍了全球各地,堅守著著自己的文化去畫畫,這也是人們記得我的原因。我永遠不會拋棄我的恩德貝勒文化,我也會一直尊敬我的文化。 無論我走到哪里,我都不會忘記我的根。」
——Esther Mahlangu